I

-being
-born in Taipei, Taiwan
-was in Taiching, Taiwan
-currently in Edinburgh, Scotland
-Architecture
-Art, Space+Nature

Friday, 9 December 2016

[About Restoration] - Reduction |2015 Fall

How do we define a circle?
如何去定義一個圓?


It's not about other places, it's about the surroundings.
It's not about a department building, it's about architecture.
It's not about a department's education, it's about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t's not about design manipulations, it's about honest words.
It's not about Positivism, it's about Lebenswelt. 
It's not about forces around, it's about free will.
It's not about form, it's about organic build.
It's not about abandon,
It's about restoration.

Circle Project No.4: Restoration of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n Tunghai University
Studio Intructor: Chao Yi-Hsiang 



[與修復有關]

無關乎彼方,與身邊有關。
無關乎一所系館,與建築有關。
無關乎一所建築系,與建築教育有關。
無關乎設計語言,與誠實話語有關。
無關乎實證主義,與生活世界(Lebenswelt)有關。
無關乎外力脅迫,與自我主動有關。
無關乎形式,與有機建造有關。
無關乎丟棄,
與修復有關。

東海大學2015秋季高年級建築設計課期末展覽與評圖
圓圈計畫之四_修復作為一種觀念:東海建築系館修復設計
指導老師: 趙奕翔

修復自身
「我們作為人,總是首先直向地存活於生活世界中」
建築系的修復,首先最應該面對的對象是人。生活於現在的世界,每天總有大量的雜訊衝擊、 干擾著我們,不管是老師或是學生漸漸地失去自我的判斷。面對現在的建築教育,最重要其實是 建立如何觀看以及思考,以此為前提才有辦法進一步去談何謂良好、適切的建築教育。
如何達到正確的觀看呢?一堂觀看自己的課,我們與自己相處最久,卻從未正視過自己。排 除日常世界過去所教育我們的價觀,不管是宗教、藝術、習俗,先將自己還原(回到自身),將 目光只放在自己身上,並進而達到自身的修復,一個未被影響過的自己。 


觀看系館
平日所生活的系館,我們總使用著她卻從未觀看過她。第一次意識到她是在某個難熬的夜晚, 步出大 Cyber 時,頓時發現眼前有個完美的圓,原來系電以及 Cyber 以前是不存在,而有個美麗 的圓窗至於此。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總忽略這個習以為常的世界。原本有圓窗的系館到無圓窗的系館, 這之中到底經歷過什麼,而又有多少人意識到呢?或許這就猶如我心目中的建築教育,不應該直 接地給予學生答案,而是應該誘發他們的思考,價觀以及方法建立,遠比知道答案,重要太多。 甚至不需要老師,觀看系館的本身就是在學習,學習觀察、學習思考、學習推敲,再進而與人討 論,這時老師的角色才出現。


意識系館(本體)
目前的系館是死的,只停留在使用的目的,不與人直接的發生關係,當然也不會促使學生思考、談論她。
面對系館,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復甦她,使人意識到她,並進一步使人談論她。我所想到媒 介是「窗」,透過窗,可從系館內觀看到外,也可讓建築物外瞥到內部活動。而窗通常都是全然的 透明,毫無遮蔽,如果主動地去干涉,使窗不再只是全然地透,作為修復第一行動。
而將系電、大小 Cyber 拆除,還原原本那扇圓窗。原本有窗的地方變得無窗,而如今又再次 出現,這是我的第二個行動。促使存在於系館的人意識、思考、談論。



修復系館(的人)
系館內的人也是死的,被外界的雜訊衝擊,使得大腦、心靈漸漸僵化、死亡。在談論何謂正 確的觀看世界之前,或許應該先「放鬆」,可被視為一種逃離與跳脫。而放鬆可分為兩個階段:視 覺上的放鬆與身體上的放鬆。
第一為視覺上的放鬆,平常我們所接觸的事物眼花撩亂,先將觀看導正為觀看簡單單純的事 物。窗戶,為觀看外界自然的媒介,重要的是透過窗戶所觀看到的自然,觀看外界的綠,以及平 日建築系日常不會接觸到的柔軟材質,都會促使放鬆。
進一步地將植物引入,並使我們徜徉在植物與柔軟之間,這就是第二層的放鬆:身體上的放 鬆。應先跳脫原本所生活的高度,適當的逃離,如此的過程才能達到放鬆。因此基地選在離大四 五 Studio 貼近的大廳的挑空並進一步延伸到建築系館的屋頂,如此的貼近平日緊張的工作空間, 但又可利用錯位的高度達到跳脫與逃離,延伸到建築系館屋頂使原本僵化的系館,多一層自然與 柔軟的包覆。 


修復教育
從窗、意識窗、開窗,這是修復系館的第一步,先使人觀看到系館並意識到她的存在,不應 說明她為何重要,應讓人們自主意識、思考,甚至於與人談論。而我從自己開始做了這件事。
再來談應如何觀看這個世界,有了系館這個練習,或許會稍有頭緒,但我們總以緊繃的心情 去面對世界,因此兩步驟的放鬆是需要且必要的,新置入系館的可作為我們面對世界、面對教育 的一個小憩點,於此我們可還原自身,一個未被影響的自己。 


Record of presentation / 評圖紀錄








題目及部分評圖紀錄引用自 趙奕翔老師網誌http://yiyihsiang.blogspot.tw/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